“妈妈,儿子终于见到你了……”与生母阔别40年,9月9日下午3时许终于重逢。他“扑通”一声跪在母亲面前,抱着母亲泣不成声。
1
继母对他人比划5个手指,后来才知自己被卖
对于童年的回忆,马德利用“凄惨”来形容。他说继母对他较为苛刻,常常打骂他不说,饿饭是常有的事。尤其在弟弟(继母所生)出生后,他不仅要放牛干活,还要照顾弟弟做家务,稍有不慎就会被继母拳打脚踢。
大约在七八岁的时候,他被继母交给了一名妇女,继母还对这名妇女比划了5个手指。后来他才知道,自己被继母卖了。他跟随这名妇女一路颠簸,汽车转火车来到了河北沧州的养父母家,改名马德利。
2
离开养父母,靠捡破烂维持生计
马德利说,养父母对他很好,送他去上学。不过,身处异乡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对生母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。1994年,上完五年级后,他外出务工,便踏上了寻亲的道路。
为人比较老实,加之缺乏经验,文化又不高,马德利外出务工并不容易。起初几年由于找不到工作,他只好以捡破烂变卖维持生计,还常被福利院收留。后来他用卖破烂的钱购买了擦鞋的工具,靠给人擦鞋为生,生活有了好转。
多年来,他从河北出发,辗转到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苏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,一边打工挣钱,一边寻亲。每到一个地方,就向当地媒体求助寻亲。而他也随身带着寻亲资料,四处发放。
“一路上,得到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帮助,有的不仅帮忙寻找,还对其资助。”马德利说,2015年到长沙寻亲时,在志愿者的帮助下,他在当地公安部门采血。同年,他到达山东后,一名志愿者还资助了他3万多块钱,为他购买了一辆三轮车。两年来,他开着三轮车,走遍了很多地方,一边售卖煎饼果子,一边寻亲。
同时,随着马德利寻亲事件的转播,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,为他提供帮助。
3
上百名志愿者接力,为他寻找家人
马德利回忆:村里办丧事出殡当天每家每户要在家门口摆一个三脚架,上面放一个簸箕,当出殡队伍从门口经过时要一脚踢翻;村子里有客人来了,男女青年要互对山歌;他记得家乡的老年人多穿长衫,女性以毛巾裹头;还记得村民最擅长的就是用竹子做乐器,供奉山神和土地神……